欢迎访问安顺学院心理健康网!
当前位置: 本站首页   >   心闻动态   >   正文

填志愿了!考生与家长避开四大不良心理

作者:    信息来源:    发布时间: 2016-07-01

经历了紧张的高考,考生和家长们又迎来了让人头疼的填志愿表。志愿填报家庭会议上不时听到:“我就要报梦寐以求的大学”、“你们做主吧,我所谓”、“娃娃,我们大人吃的盐比你走的路还多,还是听我们一回”……青少年儿童心理专家、资深家庭教育工作者陈志林提醒,填志愿,请避开这些心理误区,用平和、正确的态度对待,考生与家长的不良心态会直接影响填报志愿。

依赖心理

(1)填报志愿依赖父母的考生大有人在。填报志愿要认真听取父母的意见,与父母商量是十分必要的,但不能完全依赖父母。

【提醒】面对孩子对志愿填报的漠不关心,家长就得起好引导作用。一方面要主动积极地替孩子查阅相关资料,另一方面侧面调动孩子积极性。不过,家长引导的同时要注意以下3点:

第一,必须全面客观地了解孩子。结合性格(内向、外向)、人格(胆汁质、多血型质、黏液质和抑郁质)等特点,选择真正适合孩子的专业。

第二,必须以尊重孩子的兴趣为前提。家长在和孩子闲聊中,可以试图发现孩子的兴趣,从而结合志愿填报资料,选择一些合适的学校和专业供孩子参考。

第三,参考老师的建议。老师是最了解孩子实力的人,家长可以和老师多沟通交流,加入老师的建议,做出最合适的志愿选择。

(2)父母别包办代替,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

【原因】每个考生都拥有自己的梦想。家长在自己与梦想擦身而过时,企图让自己的孩子去圆梦。家长在没有考虑孩子兴趣爱好的前提下,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和完成自己理想的工具。

【提醒】面对孩子和父母各自怀揣不同想法的情况下,彼此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成为最重要的环节。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换位思考,将对方的想法认真分析,想想彼此观点的正确性和错误性,然后可以在聊天中提出。双方一定要达成共识,不得私自下决定。同时,家长一定要以考生的想法为前提,提出自己的观点,最终何去何从还是要考生自己选择。

侥幸心理

有些考生很想上重点大学,可是高考成绩不理想,有人就想撞大运,说不定能碰上去。填报志愿要以成绩为依据,学校提档也以考分高低排序,分数不上线,报也白报,甚至会造成一落千丈。

【原因】考生没有客观正确地评价自身实力。对梦想的狂热追求没有建立在实际的分数之上。

【提醒】考生一定要科学理智地填报志愿,抓住每一个机会。考生追求理想是正确的,但是必须将理想和现实相结合。如果高考分数确实与报考学校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悬殊太大,考生还是要面对现实,以上榜为前提进行志愿填报。俗话说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”,也许换一个学校,甚至换一个专业,你会走得更顺畅。

自卑心理

有些考生平时学习成绩就差,或高考没有发挥好,就认为自己没什么希望了。自卑心严重的考生,往往低估自己,填报志愿过于偏低。这些同学需要家长、老师、同学的关爱与心理支持,力求恰如其分地填报志愿。

【原因】一方面,父母没有完全了解孩子的实力,对孩子不够有信心;另一方面,父母没有充分分析往年分数线的划分及有关学校的招生信息,最终才导致志愿填报失误。

【提醒】家长和考生在填报志愿时,除了参考往年大学的招生信息外,还有一样东西必须具备———信心。

从众心理

有些考生看自己同学报什么志愿,自己也想报什么志愿。如果班里有好多同学想报计算机专业,他自己也想凑这个热闹。段副主任说,由于每个考生的高考成绩不同,兴趣爱好也不同,因此填报志愿不能从众。

【提醒】建议家长客服盲从心理,不要一味听信“这个学校很难进”、“不能上线落榜咋办”这些言论,应该多查阅报考学校的招生信息,培养超前意识,认真分析孩子分数报考该校的成功值。

最后,专家提醒:

家长——跨出中学校园的高三毕业生都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,家长要记住,你们只是建议者,而不是决定者。志愿填报的最终结果还是要孩子自己做主。

同时,家长们要相信,长大后的孩子有能力对自己的将来负责,能将家长建议和自身兴趣有机结合,做出正确决定。

考生——考生在填报志愿时,把兴趣放在首位是正确的选择。但是,父母的观点也值得参考。如果考生真发现父母的建议与自己的理想出入太大,则应该向父母说明自己的想法,让父母觉得你不是冲动或者一时兴起而做的决定。(来源人民网)

Copyright © 2012-2015   安顺学院学生工作部(处)·武装部   黔ICP备案号:09002237号 地址: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学院路25号   电话:0851-33335394  邮编:5610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