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少也知愁滋味
“世界精神卫生日”是在1992年发起的,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。今年是“第三十二个世界精神卫生日,”主题为“促进儿童心理健康,共同守护美好未来”,旨在通过多种方式呼吁全社会提高认识,增进少年儿童健康福祉,共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稳定。
青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、民族的希望,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全民健康、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。近年来,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:我国青少年儿童的抑郁检出率为24.6%,其中轻度抑郁为17.2%,重度抑郁为7.4%。青少年儿童的抑郁检出率会随年级的升高而升高,有部分孩子甚至长期处于情绪低谷。针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的诊疗现状,提升大众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的认知已然迫在眉睫。
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
儿童与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:厌学、考试焦虑、学习疲惫、烦恼、抑郁情绪、逆反心理、网络成瘾等。
1.狭隘:斤斤计较,心胸太狭窄,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别人,对小事也耿耿于怀,爱钻牛角尖。
2.嫉妒:当别人比自己好时,表现出不自然、不舒服甚至怀有敌意,更有甚者竟用打击、中伤手段来发泄内心的嫉妒。
3.敏感:即神经过敏,多疑,常常把别人无意中的话、不相干的动作当作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,为此而喜怒无常,情绪变化很大。
4.失落:中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,希望将其变为现实,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追求,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,就产生了失败感。
5.自卑:对自己缺乏信心,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别人,无论是学习上,还是在生活中,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,这种自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。
6.叛逆: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,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,迫切希望摆脱大人的监护。同时,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,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。
分析原因:
孩子面对压力产生焦虑情绪该怎么办?
家长可以积极倾听孩子述说的问题和担忧,表达理解和支持,让孩子感到被理解和关注;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,教导他们注重过程而非结果,学会自洽,以及接纳事物的不完美;帮助孩子找到适合他们的放松方式,如运动、阅读、绘画等,以缓解焦虑情绪。
家长如何防范孩子出现心理问题?
家长可以通过阅读有关儿童心理发展、父母养育方式、亲子沟通以及和儿童青少年抑郁、焦虑相关的科普书,学习一些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知识。同时,父母有效的陪伴和情感关注对孩子也至关重要。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无法自我调节,家长帮助也收效不大时,建议前往专业的心理卫生机构接受系统的疏导和治疗。
儿童青少年抑郁症≠心情不好、矫情
生活中经常听到有孩子在说“郁闷”“没兴趣”等,并怀疑自己是否有问题。实际上这些词表达的是自己处于一种抑郁情绪,这和医学描述的“抑郁症”有一定的差别,不能完全等同。抑郁症与抑郁情绪的区别,就好比感冒与打喷嚏,你不能说打个喷嚏就是感冒了,所以也不能说“有抑郁情绪就是抑郁症”。感冒会有一系列症状比如流鼻涕、打喷嚏、鼻塞等。抑郁症也一样,要综合认知、情绪、行为多方面情况才能判断是否患有抑郁症。需要提醒的是:情绪不好时,不要随便给自己贴上“抑郁症”的标签,否则容易长时间让自己陷入抑郁状态的“泥潭”,固化抑郁的认知行为模式而真的发展成抑郁症。一旦发现自己有心理困扰,应该及时求助父母、朋友、心理老师以及专业的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等,集合多方面资源协助自己积极应对心理困扰。
但仍然需要我们关注的是,不同的孩子,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特点也同样不同,作为家长,应该清楚孩子的性格特点,以分辨孩子的心理状态。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,如患有抑郁症、焦虑症、进食障碍等,他们的状况各不相同,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和情绪状态,如出现长时间的情绪低落、烦躁易怒、兴趣减退、持续控制不住担忧未发生的事、对某件事物或场所明显回避、失眠、食欲与进食行为异常等明显得情绪行为异常,或者与之前的行为表现有严重差异,就应及时向专业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机构求助。
(文字与图片均源于网络,若有侵权,请联系后台管理员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