赫尔曼·艾宾浩斯(1850-1909)德国实验心理学家,实验学习心理学的创始人,也是最早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人类高级心理过程的心理学家。
艾宾浩斯(Hermann Ebbinghaus, 1850-1909)德国实验心理学家,现代联想主义的开创者。生于德国波恩附近巴门的一个商人家庭。先后在波恩大学、哈雷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历史、语言和哲学,先后为三所大学建立和扩充了实验室,并与克尼格合作创办《感官心理学与生理学期刊》。他最著名的话是“心理学有一个长久的过去,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”,发现了记忆的秘密就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。
内容:
一、生平简介
1850年1月24日生于波恩附近的巴门,1909年2月26日卒于哈雷。先在波恩大学学习历史与哲学,后进入哈雷大学和柏林大学深造,187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。普法战争时在军队服务。战后,在柏林、英国、法国致力于研究,兴趣转向科学。1876年,艾宾浩斯在巴黎一家书摊上买了一本旧的费希纳的《心理物理学纲要》,这一偶然的事情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影响,不久也影响了新心理科学。费希纳研究心理现象的数学方法使年轻的艾宾浩斯顿开茅塞,他决心像费希纳研究心理物理学那样,通过严格的系统的测量来研究记忆。在这之前,威廉·冯特曾宣布过学习和记忆等高级心理过程不能用实验研究,加之当时艾宾浩斯既没有大学教学职位,没有老师,也没有进行研究的专门设备和实验室。但是,即便如此,他还是花了5年时间,用自己做被试,独自进行实验,完成了一系列有控制的研究。
艾宾浩斯的研究方法是客观的、实验的、通过细致观察和记录可以量化的。他的程序是把数据基础置于经过时间考验的联想和学习的研究之上。他推想出,对于学习材料的难度,可以用学习材料时所需要重复的次数来测量它,而计算起来的这个重复的次数也可以作为完全再现的标准。为使实验有条不紊,他甚至调节了自己的个人习惯,尽量使个人习惯保持常态,按照同样严格的日常做法去工作,学习材料时总是恰在每天的同一时间。艾宾浩斯为记忆材料发明了无意义音节。
二、艾宾浩斯遗忘曲线
艾宾浩斯首次用无意义音节做记忆实验,从中发现了关于人记忆数量变化与时间的关系。这就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,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,遗忘的进程很快,并且先快后慢。观察曲线,你会发现,学得的知识在1天后,如不抓紧复习,就只剩下原来的25%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遗忘的速度减慢,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。
三、关于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
1、研究手段
对记忆过程进行定量分析,采用无意义音节和节省法。
2、研究得出的结论
①学习后经过的时间越长,保持越少,遗忘越多;但遗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。
②诵读次数越多,时间越长,那么记忆保持的越久。
③重复学习分配学习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。
④音节组内各项的顺序影响到记忆的保持量。
四、主要成就
(1)创造无意义音节、完全记忆法和节省法对高级心理过程的记忆首次进行实验研究,并对记忆做了定量的分析。
(2)首次发现保持与遗忘的规律,即学习后经过的时间越长保持越少,遗忘速度呈先快后慢的趋势,为绘制遗忘曲线提供科学根据。
(3)采用实验和统计方法,对形成联想的过程和条件以及某些联想规律做了较深人的分析,发现影响学习和保持有诸多变量,如材料的长度、意义性、重复率、保持间歌时间等。还考查了过度学习、集中学习、分布学习等的效应。
艾宾浩斯的研究是心理学史上第一次对记忆的实验研究,它是一项首创性的工作,具有历史意义:为实验心理学打开了一个新局面,即用实验法研究所谓高级心理过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