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安顺学院心理健康网!
当前位置: 本站首页   >   心理百科   >   正文

活得没个性?可能是自我感知出了问题

作者:    信息来源:    发布时间: 2020-07-02

文章封面

文:若杉| 壹心理专栏作者

-01-

“老师,你和别人的咨询都是怎样进行的?”

“老师,我们应该从哪开始,我应该说些什么?”

“我坐在左边沙发还是右边沙发合适?”

“别人是否也会遇到与我类似的问题,他们都是怎么处理的?”

……

以上,是来访者,越,在咨询中问的最多的问题。

越,给我的最初印象是:她需要事事得到他人的确认,小心翼翼,仿佛没有这一步,她便不知道如何走下去一般。就像是饭店吃饭,如果点菜,不是盯着眼前的菜单,而是盯着旁边的桌子,跟服务员说一句:“照他们的样子,来一份”,才觉得最安心稳妥。

而当我告诉她:“这是你的咨询,你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,说自己想说的话,总之,你是咨询的主人。”

我看到,越的脸上略过一丝喜悦,但很快被局促所代替。大概是生活的自主权被交出去太久,突然被告知有选择的权利,总有些不知所措。

越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,除了需要被确认,被肯定。还有,她的情绪,诸如高兴、气愤、伤心,也好像只有得到某种应允,才能踏实的释放。

比如,某次,越聊起一个小组的同事,让她帮忙做一份报表,结果最后,表格的某个数据出了问题,领导批评同事,同事二话没说,便大大方方的把她交了出来:“是越做的,不是我做的。”

原本不是自己的工作,被领导一顿骂不说。挨完领导的骂,同事理直气壮地把出错的表格扔给她:“你自己做错的,自己改。”

为了这出错的表格,她不但熬了一个通宵,还被领导扣了半个月奖金。那个时候,是她上班的第一年,半个月的奖金,于她,是交完房租后,所剩无几的伙食费。

当我问她,对于这件事,当时是什么感受时,她答:“没什么感觉。”

我再问:“真的吗?”

她停顿几秒,答:“有点生气。”

随即问我:“这样对吗?别人也会生气吗?”

记忆中,这大概是第一次,有人问我:生气,对吗?

我有点心疼。但越告诉我:“妈妈常说,吃亏是福,要体谅,别太计较。”

对于身边的人来说,越始终都是个孩子,懂礼貌、认真、踏实、不出格,连最喜欢读的书,都是专业书籍和世界名著。

可是,每次与越咨询完,我都觉得内心有一个巨大的空洞,眼前的这个好姑娘,似乎缺了点什么?

-02-

毛姆的小说《月亮和六便士》里,有两个小人物,很有意思。

一个姓阿伯拉罕,犹太人,从医。他头发金黄,身体粗壮,性格腼腆,极有才华。靠着一笔奖学金进入大学,在五年学习期间,任何一种奖金只要他有机会申请就绝对没有旁人的份儿。他先当了住院内科医生,又当了住院外科医生,最后被选进领导机构中,前途有了可靠的保证。

在正式上任以前,他想度一次假;因为自己没有钱,所以在一艘开往地中海的不定期货船上谋了个医生位置。几个星期以后,医院领导人收到一份辞呈,阿伯拉罕声明他决定放弃这个人人嫉妒的位置。

十年以后,有人再遇到他,在去往亚历山大港的船上,阿伯拉罕衣履寒酸、身体肥硕,头发已全秃,是一名为乘客检查身体的医生,职务相当低微。

阿伯拉罕讲了十年前发生的故事。

当他出发去地中海度假的时候,一心只想回伦敦就职。可是当他乘的那艘货轮在亚历山大港靠岸,他从甲板上看着这座阳光照耀下的白色城市,看着码头上的人群,看着阳光和碧蓝的天空。就在那个时候,他的心境发生了奇异的变化,他感到一阵狂死,有一种取得无限自由的感觉,仿佛回到了老家。他当即就打定主意,今后的日子都要在亚历山大过了。于是,二十四小时以后,他带着全部行李登岸。

偶遇的朋友问他:“你从来没后悔过吗?”

他说:“从来没有。一分钟也没有后悔过。我挣的钱刚够维持生活,但是我感到心满意足。我什么要求也没有,只希望这样活下去,直到我死。我生活得非常好。

这个故事里,还有另外一个人物,叫阿莱克·卡尔米凯尔,他在六七家大医院都兼任要职,娶了一位美丽的妻子,生活优渥,刚刚获得了爵士学位。

卡尔米凯尔欣喜于目前所拥有的一切,他说:“ 这一切都归功于很多年前交的一个好运,一个叫阿伯拉罕的年轻人,一个处处比我优秀的人,放弃了自己的职位。而我,因为得以有机会顶替那个位置,于是,有了后来事业上的一路坦途。“

此时,一切顺遂的他洋洋得意,说:“阿伯拉罕真是个可怜虫,一点救都没有,可见,不在于一个人脑子聪明不聪明,真正重要的是要有个性。阿伯拉罕缺少的正是个性

-03-

可是,这个故事中,究竟谁比谁更有个性?或者,究竟谁才算得上成功呢?

于我,他们都是赢家,淡泊平静、与世无争也好,事业成功,薪水优厚也罢,此刻,生活在喜欢的环境里,做想做的事,谁都是生活的赢家,不分伯仲。

而真正缺少个性,缺少自我感知的,是越。因为这种缺失,让人觉得空洞。

在别人的确认下小心翼翼的生活、连情绪都压抑在最深处,扮演一个乖巧、大度的角色。这个角色再精彩,却终究不是自己。更重要的是,我们认识世界,取决于我们看到了什么和感受到了什么,而感受到的这个世界,往往更重要。

它引领你一步步在这个世界上确认,我是谁?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?

倘若割裂了这种感受,便很容易用所见及认知来理解什么是好的,什么是坏的,什么是有用的,什么是无用的。却终究很难找到什么是我喜欢的,什么是我不喜欢的。

那些按着社会标准、他人建议寻找生活方向的人,能寻得一时的确定,甚至是某种与大众一致的安全感,却很难获得内心对自己的肯定。

生命,若缺少了这份自我的确认和肯定,又有何快乐可言,又如何不断突破自我边界,求得成长。

世界很大,活法也很多,但收回对自我感受的权利,选择最舒服、最自我满足的那一种,最重要。

因为,很多时候,你所感受到的那个世界,于你,就是全世界。

来源于壹心理网站

Copyright © 2012-2015   安顺学院学生工作部(处)·武装部   黔ICP备案号:09002237号 地址: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学院路25号   电话:0851-33335394  邮编:5610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