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安顺学院心理健康网!
当前位置: 本站首页   >   心理百科   >   正文

关门特别响 | 压抑的攻击性,还可以怎么合理的表达

作者:    信息来源:    发布时间: 2020-09-10

关门特别响

已成为普遍现象

最近老公被邻居的关门声搞得不胜其烦。本身他就有入睡难、容易醒的困扰,可如今,无论白天黑夜,甚至于凌晨,只要邻里有人归家,那“砰”的一声关门声,犹如惊天霹雳一般,震得楼都要颤三颤,他更是频频被惊醒。

老公也想了好多的办法,戴静音耳塞、听安眠冥想音乐、甚至给家里的门窗都加装了隔音措施,虽然略有好转,但依然无法消除。

终于有一天老公实在忍无可忍,郑重的要和我谈一谈这个问题,他说这种行为已经不能单单用缺乏教养和没有公德心来解释了,非要求一个心理学的解读。

说实话,最初看到老公被这种摔打式关门给影响的时候,我还觉得,这根本就是他太容易受外界影响,是他自己小题大做。

直到有一天,我在找钥匙开门之际,对门邻居也回来了,我俩相视一笑,只见她快速的开了门,然后“砰”的一声巨响在我身后响起,惊得我手中的钥匙掉在了地上不说,心脏怦怦跳的跟刚跑完三千米似的。

这种心慌的感觉等我在沙发上足足休息了有十几分钟才逐渐消除。我们和邻居之间,平日里从未发生过口角,远日无怨、近日无愁的,可以排除故意为之的嫌疑,可这也引发了我的好奇心。为何?

我上网搜索了“关门特别响”的话题,出来的结果真真是吓了我一跳。原来这个问题相当普遍,也有很多网友求助面对邻居或室友关门太响的解决办法。

当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解读聚焦在:很多租房客,对于房间设施并不会太爱护;关门响的人没家教、没教养;关门响的人情绪等,可是我总觉得,还有更深层的心理原因。

哪些人热衷于“关门特别响”

关门特别响,是一种行为模式,那么这种模式特别喜欢“黏上”什么类型的人呢?大致可以分别两类:

1、攻击性被压抑的人

攻击性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为:具有对他人有意挑衅、侵犯或对事物有意损毁、破坏等心理倾向和薪给的人格表现缺陷。

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1920年出版的《超越唯乐原则》一书中,提出本能理论,即人类受两种本能力量的支配,即生本能和死本能。

他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一种趋向毁灭和侵略的本能冲动,即死本能。它一般具有两种表现形式:一是向外投射,表现为攻击性、侵略性和破坏性,常见的比如吵架、打架甚至杀人、挑起战争等;

二是向内投射,表现为自我谴责、自我惩罚等,常见的比如自责、内疚,甚至自残、自杀等。

但是死本能是受制于生本能的,而人类在社会中发展也是听命于法制规范的,所以一般情况下,人们的攻击性并不被允许表达,从而压抑了起来。

但这种压抑并非消失,所以它时不时的总想“冒个头”,显示一下自我的存在感,于是我们常常见到很多人,遵纪守法且从不与人交恶,但行为处事却总让人不舒服。

这类人的攻击性被压抑到一定程度,为了自身安全的考虑,必然要将攻击性包装一下合理的表达出来,否则就可能给自身的心理和生理带来伤害,而这是生本能绝不允许发生的。

通过关门响声来表达攻击性,就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:既合理宣泄了攻击性,带来身心舒畅的感觉,又具有深深的隐藏性,人畜无害。

2、边界感被入侵的人

边界感是自我边界的俗称,是指在人际关系中,个体清楚地直到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利范围,既保护个人空间不受侵犯,也不侵犯他人的空间。

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,边界感是逐步形成的。一个婴儿在出生前和出生后的前几个月里,他所有的一切都和母亲关联在一起,在他的心中,他就是母亲,母亲就是他。

可随着他渐渐长大,慢慢习得了生存的基本技能,他就开始学习与母亲分离。心理学家玛格丽特·马勒认为,6个月前婴儿与母亲的共生是“正常共生期”,之后的共生就是病态的。

一个人有没有界限感的最重要表现是:他敢不敢说“不”!

我们的传统观念是不太接纳孩子与母亲分离的,或者说是不太接纳孩子过快与母亲分离的,所以在我们的文化中,不敢拒绝,不会拒绝已然成为常态。

我们看到很多成年人,迫于生存压力,在职场中频频被入侵边界却无法还击,更别谈主动树立边界感了;很多人迫于情感和伦理压力,在家庭和人际交往中,频频被入侵边界却无力还击。

无法还击也好,无力还击也罢,被入侵自我边界带来的不舒服、不爽的情绪感受却并没有办法自动消失,于是统统被关在了潜意识的笼子里。

然而,它们是不消停的,时不时就要来一次逃出牢笼的起义,只为能够“得见天日”。“关门”,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契机,一扇门,隔开的不仅仅是地理空间的界限,更是心理空间的界限。

通过关门响声来确认自我边界,既安抚了内心的焦躁不安,也“偷偷的”实现了树立边界的心愿,何乐而不为呢?自然人人效仿,竟成了普遍的社会问题。

如果你也存在“关门特别响”的行为

那还可以这么做

如果你发现,原来自己也存在关门特别响的行为,并且根据上面的分析,你也存在攻击性被压抑或者自我边界被入侵的现象时,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;

1、攻击性的合理表达

攻击性是人类的本性,但并非都是破坏性的、毁灭性的。在温妮科特看来,攻击性等同于活力或动力,而活力都是带有攻击性的。一个没有活力的人,往往是没办法获取和谐和长久的关系的。通过合理的途径展现活力,你可以尝试下面两种方法。

一是将攻击的能量转化为动能。

在日常生活中,既满足自身攻击性的表达需求,又不伤害到其他人,最好的方式就是将这股能量以运动的形式体现出来,比如跑步、打球、自由搏击等等。

我有一个男性朋友,因其性格的影响,特别容易压抑情绪,而且从小母亲对他的严苛教养,让他的死本能无法有效转化,总是想向外冒出来宣誓自己的“存在”。

所以,他的行为用“惹事生非”四个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:邻居路过时吐一口痰他就会认为是在挑衅他,引发一场打架;和朋友聚会时别人的一句玩笑话他就会认定是在羞辱他,引发一场骂战也断绝了友情;

甚至走在马路上一个醉汉斜了他一眼他都能和醉汉混战不止……为此他没少受伤,人际关系特别差,和家人的关系也十分恶劣。

后来我们好久没联系,再见他时,竟然变得谈笑风声,身上的戾气几乎没有了,感觉连面容都变的和之前不太一样了。于是非常好奇的询问他的蜕变经验,他说,也没什么,就是突然发现自己喜欢自由搏击了,于是练起来一发不可收拾,打沙袋、跑步、练负重,每天不在健身房呆上两个小时就觉得浑身不自在。

他说:也奇怪了,自从开始练习搏击,虽然每天身体累的要死,可心情却异常的快乐。以前觉得自己不能接受或者是特别在意的东西,现在看来都没有那么在乎了,即使有时候还是会生气,甚至愤怒,也能够自己开导自己了,“实在不行,就打打沙袋,打完之后,就一切都好了。”

我这个朋友就是将攻击性能量化作运动宣泄出来的典型例子。攻击性能量作为人类生命力的一部分,本身并无好坏之分,但若是担心它可能带来的破坏性而将其压抑的话,反而引发可怕的后果。

接纳自身攻击性的存在,并给其允许,才会让它激发出生命的缤纷色彩。攻击性信奉的是:看见,就是疗愈。

二是学习“非暴力沟通”的方法。

“非暴力沟通”是由马歇尔·卢森堡博士提出来的一种人际沟通方法。所谓非暴力,就是对别人不评价、不判断、不指责,在沟通时清晰和诚实的表达自己。

非暴力沟通共有四个关键元素:观察(讲事实,不判断、不评估)、感受(情绪,如害怕、喜悦、恐惧等)、需求(自我的内在需要,诚实的表达)、请求(对对方的期待,越具体越好)。

曾经有个朋友分享了一个案例:晚上回到家和老公聊起来中午吃了什么,老公说自己吃了凉皮,朋友说吃了小火锅,然后老公就说了句:你的饭比我贵。

然后朋友就各种不开心啊,“我平时省吃俭用的,就吃个小火锅你都有意见?你这个人太自私了,在钱上斤斤计较,根本不爱我!”后来学习了非暴力沟通的方法,她回家和老公练习。

老公,我听到你说我的午饭花费的比你的贵,(讲事实)

我有点不开心,也有点生气(感受)

我觉得自己每天工作很辛苦,需要吃的更加的营养来保障身体健康(需求)

下次再聊起这类话题,我希望老公更加关注对我本身健康的关心和爱护。如果觉得我午餐花销太大,也可以直接告诉我,咱俩一个想个花费的限额,如何?(请求)

后来朋友告诉我,“守财奴”老公欣然的接纳了她的请求,还不停的安慰她,觉得是自己出言伤害了老婆。

所以,谁说通过语言来表达攻击性就一定会破坏关系?非暴力沟通正是为了搭建人与人最深层的连接而提出的,心理学家科胡特认为,心理健康就是活力能滋养自体和他人,活力必须能在关系中流动,否则关系双方就会感觉这段关系是空的,名存实亡。

2、树立自我边界的方法

一是温和而坚定的说“不”。

温和,是指态度温和,不激动、不指责;坚定是指态度坚决,不示弱、不妥协。树立自我边界,一定要学会说“不”。

著名的催眠大师埃里克森曾讲过一个故事:一个小女孩儿骂了自己的妈妈,还打了埃里克森,埃里克森就要求小女孩儿道歉。

小女孩不道歉,于是埃里克森就一直拉着小女孩儿的手,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埃里克森并没有任何妥协,小女孩看挣扎不过,便乖乖道了歉,从此再也没有对埃里克森无礼过。

二是不放过任何一件小事。

俗话说的好,“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”。小事上被入侵了边界后,若你不坚决的亮明你的态度,那么一件件小事积累下来,不仅是别人会更加“得寸进尺”,连你自己也会觉得“小事一桩无所谓了”。

所以,从小事开始,从日常生活中的吃喝拉撒睡开始,事儿虽小,但却表明了自己坚决的态度。

朋友说她奶奶是特别封建的人,每天晚饭一定要等到自己儿子回家,才允许全家人用餐。朋友爸爸经常加班到很晚,他心疼孩子,便告诉妈妈说每天吃饭给自己留一点就行了,不用等他,结果等他晚上加班到八九点回家时,看到一家子人围坐在桌边,孩子们更是眼巴巴的看着饭菜却不能入口。

朋友爸爸没有吃晚饭,并宣布如果以后再出现这种情况,他就不吃晚饭了。从此朋友奶奶再没有限制过家里的用餐。

朋友的爸爸就是通过吃饭这件小事儿向自己妈妈亮明态度:我有自己的自由,不受你的道德绑架与控制。

如果你想自行制止

特别不建议

当然如果你想制止身边“关门特别响”的人,我的建议是:

你最好不要直接跟他说,可以反映给物业或者社区,因为一般情况下,这些人对自己的问题并不自知,你一个不小心,可能直接造成他把你当成攻击的目标,要知道那可是极具破坏性和毁灭性的。

从这个角度上来说,为了邻里和谐,社会稳定,我也呼吁:心理学,让我们一起学起来!

(来源于壹心理网站)

Copyright © 2012-2015   安顺学院学生工作部(处)·武装部   黔ICP备案号:09002237号 地址: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学院路25号   电话:0851-33335394  邮编:5610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