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时,我反复做一个梦。梦中突然觉得自己变得很小,床和蚊帐一下变得无穷大,自己仿佛被一种巨大的黑暗空间包围着,感觉就像悬浮在漆黑、深邃、死寂的太空中,内心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恐惧和孤独感,每次都会被这个梦吓得哇哇大哭。
这个时候,奶奶就会拿着鸡毛掸子敲打床下,嘴里念叨着什么,一边还往床底和周围撒盐和米。
人生总是在起伏中度过的,那个梦也在不同时期变化和出现着,有时它会带给你一种如玩偶般空洞的感觉,身体也好、心灵也好,都是空洞的……那个无名的“空洞”仿佛置在身体里,内心深处传来一阵阵恐慌,它让你坐立不安,莫名的烦躁,悲伤。

空洞带来内心的恐惧感,而最快的解脱方法就是去理解自己的感觉,对,就是所谓的“自我察觉”。
恐惧不会自己说话,但你可以让它“心象”化,想象和感觉那个“空洞”就在你的眼前,赋予它信息语言,让它告诉你恐惧的真相。
曾经,你是否强迫自己做些事情来摆脱痛苦或者悲伤,却从来不去理解自己的感觉。当有人问起你感觉如何的时候,你只会回忆那些让自己痛苦或者伤心的事,却从不去理解自己的感觉。
或者你只是盘算着下一步该怎么办,却从不试着让自己理解这些感觉。或者只是预测别人对这件事的反应,却从不去理解自己的感觉。

或者只顾沉溺于愤怒和恐惧的情绪之中,却不去处理自己的伤口我们也许会害怕理解自己的感觉,但这是唯一能够释放自己悲伤的办法。
人生与自我不是用来战胜的,而是用来相处的—— 杨·马泰尔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》
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,不断碰触内心最柔弱的那个部分,感受它的存在,倾听它的诉求,让恐惧与你同行时,你就在开始疗愈自己了。
如果你允许恐惧到来,它就会成为你通往成功生活的路途中的一位心灵导师。
接下来我们要学会开始去理解自己的感觉,听起来似乎挺简单。尽管我们很容易知道自己的感觉,知道自己的痛苦和悲伤,但要理解自己的感觉则是很微妙的一件事情,这就好比是让风穿透一面旗帜。

但我们又必须要理解自己的感觉,因为如果不能理解自己的感觉,这种感觉就会在我们身上盘旋不去。为了让自己摆脱这种感觉,我们无所不用其极,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沉迷于某些事情的原因。
自愈的良方,心灵的练习:
★安静地坐下来,深呼吸,然后创造你自己的“心象”,那个让你莫名悲伤恐惧的“黑洞”就在你不远的地方,然后去感觉它,让自己慢慢的向它接近,随着距离的缩短,感受这个过程给你带来的体验,这个时候可以在心里问自己:
它在告诉我什么?
它想让我怎样?
这种感觉让我想到什么?
上一次这种感觉是什么时候?

★仔细地想想你会如何避免理解自己的感觉:
为什么我不愿意去触碰恐惧?
当我被空洞和恐惧吞没时我是如何回避它的?
如果我忽视这些恐惧生活会变得如何?
★下定决心不要再用借口来阻止自己理解自己的感觉,对自己叙述一下的句子:
感谢你不断的提醒,我不会让恐惧在干扰我。
你的存在让我知道,我不愿意在恐惧中生活。
我要努力成为无论多漆黑的深海也能照亮的明珠,不为谁为我自己。

★把自己想象成一片沙滩,让那“空洞”和恐惧的感觉像潮水一样漫过全身。
做一个深呼吸感觉恐惧如海浪汹涌而来,不知不觉,周围完全被黑暗吞没了,到处是黑洞洞的,大海更加显得深不可测、万籁俱寂,只有海浪拍打着沙滩,发出低沉而有节奏的呼声。
就这样不用抵抗,不用批判,让恐惧的海浪如潮水般,一层连着一层涌动过来,一次又一次褪去,让自己不断感觉褪去的那一刻,深深的呼出空气,让海浪涌到岸边,轻轻地抚摸着如细软的沙滩的你,又依依不舍地退回。
一次又一次永远不息地抚摸着,在沙滩上划出一条条的银边,像是给浩浩荡荡的大海镶上了闪闪发光的银框,让大海变得美丽、迷人。
感知你的“空洞”,和它在一起,保持一种良好的关系,用“心象”法,让它告诉你“空洞”背后的宝贵东西,而不是让自己陷入恶性循环当中,总是害怕!
(来源于壹心理网站)